Monthly Archives: 6月 2014

老巴刹变新巴刹

标准

image

是的 , 经过9个月的时间装修、提升 , 历史悠久的铁巴刹变成新巴刹了 。今天(30-6~14)是它重新开张营业的第一天 , 我跟一般新加坡人一样 , 好奇心重 , 喜欢凑热闹 , 所以拉了老伴到那里去 , 一方面想看看焕然一新的老巴刹是一副什么模样 , 一方面吃个午餐 。哪里知道12点还没到 , 里头已经人头攒动 , 每一个摊位前都排了长龙 : 而每一张桌子 , 不是坐了人 , 就是放了表示被占有的纸巾、雨伞、矿泉水等等 。另一种令我“眼前一亮”的是所有的招牌全是英文 , 一个中文字也不可得 。在用餐的 , 应该多半是上班族吧 , 一个小时 , 扣掉排队 , 剩下的时间十分有限 , 怎么够好好地吃一餐呢 ? 我们是空着肚子离开的 。

大士文艺第四期出版了

标准

image

时间过得飞快 , 无须怎么等待 , 新一期的《大士文艺》杀青出炉了 。很难得的一点是 : 它一直能维持原来的印刷水准 。以这一期来说 , 封底比封面还多彩、出色 ; 所以我在拍封面贴上博客时 , 差一点就弄错了 。正如主编烈浦先生所说 , 这一期又增加了新的作者 , 其中还有知名度甚高的作者呢 。我虽然也有作品在里头 , 但是不用麻烦刊物负责人寄刊物给我 , 我到书城的华文书店拿一本就行了 。刊物负责人送了一大批到书店去 , 很快就被爱好文艺的读者拿走了 。免费嘛 。这一期的作品 , 我个人特别欣赏希尼尔的两篇闪小说 。它们都具备闪小说短小精悍 , 耐咀嚼玩味的特色 。

家里那口子

标准

浮生飞絮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家里那口子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、治装情结
       和家里那口子相处久了 , 对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啦、人生态度啦、脾气和爱好啦等 , 不免多少有认识 。其中的一点是对穿著的偏好和讲究 。怎么说呢 ? 我发觉她对衣服 , 可以说贪得无厌 ; 这一点 , 连她那不满10 岁的宝贝孙儿都常常问 : “ 阿嬷 , 你今天有没有买衣服 ?   ”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 , 孙子还会接着问 :   “ 几 件 ?  ”  
        最近组屋区有一个临时摊位 , 卖的衣服都是从工厂淘汰出来的 ; 如果审美观念高 , 又识货 , 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女装衣服 。摊贩每星期固定时间来两次 , 而且都在清晨东方泛白之后 , 于是那口子风雨不改 ,准时报到 。去了若干次 , 跟摊贩混熟了 , 付了钱 , 拿回家穿 , 不合身时还可以拿回去换 。几个月下来 , 衣橱里添置的新衣 , 少说也有数十件 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现在的问题不是没多余的钱买衣服 , 而是买的衣服要挂在哪里 ? 我因此常取笑她 : “ 我看 , 接下来该买的不是衣服  , 是装衣服的橱了 。也许一两个还不够呢 ! ” 
      在这种 “ 衣满为患 ” 的情况下 , 那口子还是不肯罢休 ; 平日出门散心 , 走到购物大商场也好 ,  邻里小商店也好 , 甚至菜市场卖日用品的部份也好 , 她总是朝服装店东张西望 , 希望发现新大陆 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心想 : 我那口子平日里一定新衣穿个不断 ; 如果你这么想 , 你就大错特错了 ; 或者说 : 你太不了解她了 。对她来说 , 衣服多归多 , 她还是要择场合、择日子而穿之 。每天上菜市场也好 , 散步也好 , 穿在她身上的 , 还是收藏了数十年的旧衣服 。有时我看着实在不堪入目 , 提出强烈抗议 , 她在我一家之主淫威的压迫下 , 只好翘起朱唇, 不情不愿地上楼去易装 ( 换衣服 )了事 。不过碰到宴会啦 , 上声乐班的课啦, 登台表演啦等 , 她在打扮穿著方面 , 决不含糊 ; 所 以有时她上装既毕 , 竟然判若两人 , 叫人禁不住颤抖着声音惊问 : “ 这是你吗 ? ”   
         虽然那口子视衣服若珍宝 , 但是偶尔她也会清理出一大袋衣服来 , 叫我驱车陪她送到红十字会去 。我不知她这么做是基于古圣先贤“恻隐之心 , 人皆有之”的观察结果 , 还是深明“旧的不去 , 新的不来”的硬道理 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、恋恋平台
      如果有人问 : “ 你家那口子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消遣吗 ? ” 我想我应该这样回答 : “ 普通喜欢的消遣是看电视 。其实这一点没什么好强调的 。有哪一位家庭主妇不喜欢看电视 ?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 , 看电视一般上都是她们最感兴趣的娱乐 。也是家庭主妇之一的我那口子 , 当然乐看电视而不疲 。但家务多 , 帮手少 , 实在不容易抽出时间尽情欣赏 ; 所以每次周末出游 , 经过影碟店或者电器店 , 她都会趁机停下脚步聚精会神地观赏 。电视节目从哪里播起 , 她就从哪里看起 ; 而且仍然能够看到津津有味 。还有一点 ,如 果播的是华语节目 , 当然正中她的下怀 : 万一运气不作美 , 播的是方言甚至马来或印度节目 ,   她仍然能够照欣赏不误 。她想 :反正都是电视节目嘛 !
         说到特别一点的消闲嗜好 , 那就是唱歌了 。她认为造成这种嗜好的原因是 : 小时候在家里 , 两个哥哥都会唱歌 。在他们心目中 , 她是个五音不全的、跟唱歌完全扯不上关系的妹妹 。事实上 , 她当时真的一点都不会唱歌 。她当时觉得很委屈 , 也很气愤 。也许在那个时候 , 她巳经下定决心 : 有一天 ,  她一定要让哥哥们知道 : 在唱歌方面 , 她决不是如他们想象中的那 么糟 , 那么窝囊 。只要努力学习 , 她没有理由永远在原地踏步 。她一定会有进步 ; 说不定还能登台表演呢 !
      要落实这个愿望 , 首先便得报名参加唱歌学习班 。她报了名 。几年后 , 丑小鸭虽然变不成天鹅 , 至少已经是一只并不太丑的小鸭了 。老师给了她登台表演的平台 。也就在这个时候 , 她才第一 次认识了“平台“ 这个有一点流行味的词语的意思 。她也知道想获取表演平台 , 歌唱老师是不能或缺的先决 条件 。不但如此 , 她还要设法提高歌唱技  巧 , 拥有歌唱实力 。这时 , 她更萌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 , 那就是歌唱老师的数目和学习成绩成正比 。歌唱老师越多 ,学习成绩便越好 。在“ 高峰期 “ , 她竟然有过5位老师的光辉记录 。但不久后 , 她发觉事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。老师之间的教法有时南辕北辙  , 各不相同 , 在学习的过程中 , 反而会造成冲突 。她终于把老师人数减到剩下两位 。一直到今天 , 她还是只有两位老师  。这两位老师都能够给她提供表演的平台 , 让她每隔一段不太长的时间 , 就有机会上台表演 。表演民歌 。她的哥哥、姐姐、弟弟 、妹妹 , 时常成为台下的听众 。他们再也不敢把她看扁了 。换句话说 , 她终于获得 “平反 ” , 她扬眉吐气了 。

掏心

标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掏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  那人再三叮嘱
        别的可以掏
        唯独心
        不可以掏

        万一掏出来时
        身边有一恶犬
        一口就将
        血淋淋的心
        整个吞下

黑土地

标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黑土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   红色和黄色的泥
         比不上黑色的泥
         红土地和黄土地
         比不上肥沃的黑土地

          广大的黑土地里
          可以种红色谷物高梁
          紫色香草薰衣
          黄色的油菜花和向日葵
          一望无际
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 黑土地呀黑土地
          原来这般多彩
          这般美丽

    附识 : 最近为了演出 , 常到和记包主人的音乐厅“黑土地”练唱 。  一日心血来潮 . 写了这首小诗 , 交付与在那里驻唱多时的歌唱家陈仰丰   。

小小木船

标准

        小小木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 大海上
       一只小小木船
       已进了水

       撑船的人
       苦苦用双水 
       把水捧出船外

        不管木船几时沉没
        无暇关心日己
        几时被大海吞噬

微电影

标准

          微电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 什么微电影
       不就是闪小说嘛

        把故事和情节
        加上对白
        讲给相机
        或者智能手机听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吩咐它们变成影像
        一帧一帧
        贴在屏幕上
       

附识 :  有人说 : 闪小说这种短简的文类 , 谁都能写 ; 又有人说 : 微电影这种类型的新电影 , 谁都能拍 。 这样看来 , 两者不是有共同点吗 ?

繁忙时间

标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繁忙时间

         全赖繁忙时间
         把昨夜昏睡的城市
         彻底叫醒

          没有繁忙时间
          就没有
          清醒的城市

          这句话
          是城市自己
          夜深人静时
          靠在时间的耳畔说的

心棂雨滴 : 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

标准

心棂雨滴 
           青春版昆曲《  牡丹亭 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 终于耐心地看完了舞台的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 。  
       人家说 : “ 内行看门道 , 外行看热闹” , 那我作为一个外行人看白先勇的《  牡丹亭 》, 当然只能看热闹了 。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其实这套戏曲在我看来 , 除了少数片段的例外 , 可以说一点也不“热闹” 。你想 : 舞台上多半是柳梦梅和杜丽娘两个人在演戏 , 而且一唱起曲子来 , 总拉拉扯扯个半天 , 怎么热闹得起来 ? 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 , 像我这样 , 也无法充份看出演员动作、舞姿方面的美 。再说曲词吧 , 虽然读了一辈子华文 , 算是受过中华文化的若干熏陶 , 但是说到完全看懂、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 , 尽管认真地看 , 有些地方却还是一知半解 , 令人深感遗憾  。我想 : 整套戏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《游园惊梦》这一段吧 ? 一方面在内容上  , 它有决定后来故事发展
展最重要的情节 , 另一方面 , 取自原作者汤显祖之笔的曲词 , 也是最优美最具有文学性和代表性的 。
       说到《牡丹亭》的故事 , 我认为虽然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、坚贞不移的故事 . 可以和梁山伯、祝英台媲美 , 但是关于杜丽娘死而复生的桥段 , 毕竟显得十分牵强 ; 如此薄弱的说服力 , 要使观众深受感动 , 真的是
谈何容易 。观众难道不觉得迷信色彩太浓以至于有点儿戏吗 ?
       不过 , 由于白先勇的努力 , 使渐趋被冷落甚至遗忘的昆曲 , 通过青春版的风靡多个国家 ,  再度引起知音人的注意 , 白氏的确功不可没 。对于某些人心目中的“最后的贵族” , 除了小说创作之外 ,又交上这份骄人的昆曲成绩单 , 他这辈子对文学与古典戏曲的贡献 , 实在很不少 。

不老的传说

标准

          不老的传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粲

       有关她
       不老的传说
       在衣香鬓影里
       鲜活地游走着
       飞翔着

        一直到她回家
       卸了妆
       才一只接一只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死亡